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 >   招生就业   >   本科生招生   >   学长星光·成长故事汇   >   正文

研途相伴筑梦行 三力共育绽芳华——21级国合班

作者: 程云庆   审核人: 阎小民   信息来源: 学院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5-06

“早上六点半的背书声,午夜里亮着台灯的宿舍书桌,摞满笔记的共享资料箱……这段并肩作战的日子,是我们青春最美的注脚。”在这个大集体中,12人斩获国内高校研究生录取通知,还有5人出国留学深造,创下专业考研新纪录。从教室到寝室,从团队到个人,他们用团结互助书写了动人的奋斗篇章。

一、班级聚力:搭建全方位成长平台

“周老师的手机就像我们的‘考研闹钟’,每天早上6点准时在群里推送励志语录,晚上11点还在转发考研信息。他的电脑里有张作战地图,标注着每个人的目标院校、薄弱科目,甚至备考情绪波动。”学习委员沈壮笑着说道。辅导员周老师在考研初期就和每一位准备考研的同学交流过,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,报考院校,给予了相应的建议。周老师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面发布院校招录动态,核心考点分析,上岸学长经验,他说希望我们少走弯路,更好地备考。周老师每周至少3次深入宿舍,观察我们的考研情况。徐位洋说自己当时备考的时候心态不稳,觉得自己考不上了,甚至一度放弃,关键时刻,是周老师的不断督促,同学们的互相鼓励,让我坚持了下来,成功上岸。

二、宿舍蓄力:培育沉浸式学习生态

走进707宿舍,门后贴着醒目的《考研冲刺公约》:“6:30晨读打卡,23:30熄灯静音,周日开展这一周的复盘整理。”这个学霸寝室4人参加考研,全员上岸。舍员沈学良最先开始准备考研,舍友王子鸣、童志云、杨帆在他的影响下也相继开始。杨帆说考研是场持久战,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,自己有赖床的习惯,但是每每看到舍友们一个接一个的起来学习,自己也不好意思在赖床了。每当有人情绪不对的时候,舍友之间都会互相鼓励,遇到不会的题目都会相互探讨,沈学良学习能力很强,大家有不会的题目都问他,他也很乐意为大家解答。沈学良常常在路灯底下背书,路灯下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身影,时间久了,他身旁的路灯下也都是身影。

三、个人发力:绽放各美其美的奋斗光芒

“专业课140分,数学111分、英语61分、政治52分,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取河海大学”。他便是我们班上跨考计算机专业的夏振宇同学。谈到为什么要跨考计算机专业,夏振宇说,自己从小对计算机这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,虽然是机械跨考计算机,但是自己都是在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任务下,利用自己额外的时间去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,并且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了准备,知道跨考难度大,所以得提前准备。他的舍友都是这么形容他的,一般在宿舍里面都看不到他人,只要一下课他就去图书馆,他很有毅力,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。大二的时候,夏振宇曾觉得自己的有点胖,便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,拉单杠,经过了一学年的努力,单杠可以一次性拉15个,跑步体测都是班级名列前茅。舍友沈壮是和他一起在图书馆学习的,俗称考研搭子,他们常常学到图书馆闭馆了再回来洗澡,吃饭,由于回来的时间已经很晚了,所以食堂都关门了,他们就点个外卖带到宿舍吃,边吃边看考研的相关视频。沈壮最终也成功上岸了南京工程学院。

谈到考研,夏振宇说,考研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它需要你有足够坚定的决心才能支撑你走完全程,要有清晰的目标感,有了目标才能有动力。学习方法有很多,到底采用哪种才是最重要的,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,清楚的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盲从。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,学习的过程是慢慢积累得来的,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,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达到更好的效益这是我们尽量要做到的

结语: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

从周老师办公室彻夜长明的台灯,到路灯下此起彼伏的背书声;从微信群每日精准投放的“考研弹药”,到自习室里传阅得卷边的错题本,2025C机制211212班用“辅导员-宿舍-个人”三级联动机制,书写了“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”的温暖篇章。如今,他们的《考研护航工作法》已成为学院标杆,而那总飘着咖啡香的自习室,依然延续着“一人上岸,全班庆贺;一人受挫,集体支援”的青春约定。



Copyright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HG0086皇冠-China VIP Certification版权所有  苏ICP备11037185号-1

Baidu
sogou